1.关于二战的一种武器

2.我国最早的摩托车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3.摩托车高手进

4.火焰喷射器的型号分类

168f汽油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_18hpv双缸汽油机点火器

绝对不能启动。

因为汽油机它的供油方式与柴油机不同:柴油机用的是压缩高温点火方式.柴油经过喷油器。被喷油器在缸内雾化,并与空气混合.,再由活塞压缩混合空气产生高温,从而点燃混合空气做功。

而汽油机用的是电子点火方式,汽油在进气管与空气混合,然后进入缸内,在由活塞压缩到一定比例后.由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将其点燃并做功。

因此如果在行驶过程中,火花塞不产生电火花,混合气将不能被点燃,自然就无法启动。

扩展资料:

火花塞工作原理:

火花塞的电板经由反复持续的发电点火,点燃汽缸内的混合气,此时,点火系统的其它部分则产生正时的高压电脉冲,形成火花并产生爆炸提供引擎动力输出所需的能源。

而火花塞的构造是以一根细长的金属电板穿过一个具有绝缘功能的陶瓷材质而制成,绝缘体的下部周围有一个金属材质的壳,以螺牙方式旋紧在汽缸盖上,在这个金属壳的底部在加焊一电极与汽车车体形成接地作用。另外,在此电极中央的末端,必须再以一个微小的放电间隙分隔开来。

接着,从分电器来的高压电流会经过这个中央电极导电,然后在底端的放电间隙放电,这时火花塞发挥功用产生火花燃烧混合气,引擎就得到能源并输出功率。

由此可见,火花塞是将进入发动机燃烧的汽油和空气混合气体加以点燃的装置,工作于高温、高压的恶劣条件下,是汽油发动机的易损件之一,它在发动机的运转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与汽车省油与否,运转是否平稳,都有很大关系。

参考资料:

火花塞-百度百科

关于二战的一种武器

(1)点火正时的检查。按下点火正时灯开关,使点火正时灯对准曲轴箱上的点火正时标记和飞轮。观察在闪光束照射下磁电机飞轮上的点火正时标记“F”刻线的位置。若飞轮上的点火正时标记对准

曲轴箱上的点火正时标记,说明点火正时;反之为点火不正时。

(2)点火正时的调整。点火调整时,需拧松断电器触点固定螺钉或底板固定螺钉,通过调整触点间隙或改变底板位置,使飞轮上的标记与曲轴箱上的刻线对准时,测试灯、定时蜂鸣器或调试灯会亮或响。

调整好以后,要重新检查断电器触点间隙。检查时,转动曲轴,在触点间隙张开到最大时用塞尺测量,正常间隙为0.3一0.4mm

在有触点式点火系统中,点火提前角的调整是通过改变点火凸轮和断电器活动触点臂顶块的相对角度或相对位置来实现的;在无触点式点火系统中,可通过改变相当于点火凸轮和断电器和脉冲触发线圈与触发磁铁的相对位置来实现。此外,还可以通过点火器内部的触发电路配合,随着飞轮转速的上升,触发线圈的感应脉冲电压逐渐升高,晶闸管门极的触发电压也逐渐提前达到,从而使晶闸管逐渐提前导通。

现以嘉陵CJ50型轻便摩托车为例,说明该摩托车的最佳点火时间在活塞距上止点前0.9一1.lmm处。其调整方法如下。

1)拧下固定磁电机外罩的两个M6螺钉,取下磁电机外罩。

2)卸下火花塞,拧下点火角测量工具见图,该测量工具可用游标深度尺或其他测量工具代替。

3)旋转磁电机飞轮,让点火测量工具的标尺上升到最高点,此时活塞处于上止点位置。

4)通过磁电机飞轮上的长孔,用螺钉旋具拨动固定触点和活动触点,使其间隙为0.3-0.4mm,如图所示。

5)逆时针旋转磁电机飞轮,使标尺下落0.9-1.lmm。这时,断电器两触点的间隙应为0.02mm,此时就是点火时间。

6)如果两触点的间隙不对,那么可通过磁电机飞轮长孔,用螺钉旋具将固定触点上的M4螺钉稍微松动,使固定触点虽然能移动,但是仍有一定的压紧力,然后用螺钉旋具拨动固定触点,使其产生位移,直至两触点间隙为0. 02mm为止,最后将固定触点上的M4螺钉拧紧。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

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摩托车

我国最早的摩托车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火焰喷射器的历史要远早于火枪和火炮,早在公元七世纪,拜占庭人就在与阿拉伯人的海战中,使用了一种叫做“希腊火”的液体燃烧剂。这种燃烧剂平时封装在木桶里,使用时用手摇泵从通过一根喉管将之喷向敌战船。“希腊火”的液体燃烧剂配方特殊,遇空气便自燃,阿拉伯人的木质战舰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进攻君士坦丁堡的也告失败。

现代意义上的火焰喷射器,其发明者被公认为德国人理查德.费德勒,他于一九○一年造出了一个火焰喷射器样品供德军评估。费德勒的装置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现代火焰喷射器的一切特征,该装置为人力携带,配有一个周长为1.2米的筒形容器,容器内部水平分为两部分,下半部为压缩空气瓶,上半部为燃烧剂瓶。当射手压下燃料筒上的节流阀手柄时,压缩空气将液体燃烧剂经一个橡皮管从钢质的发射管口喷出,发射管口有一个简单的点火装置,液体燃烧剂被点燃后,形成一束蘑菇状的火球喷向目标。这个装备的射程是十八米,能够持续喷射两分钟,但点火信管是一次性使用的,每次发射都必须换用新的。费德勒的装置直到十年后,也就是一九一一年才被德国军方纳,德军组建了一个有十二个连的特别团,装备了现代历史上第一种火焰喷射器。不过又过了四年,火焰喷射器才在战场上显示了它骇人的威力。

一九一五年二月,法国人在凡尔登率先尝到了德国人的烈焰,两个月后,一九一五年七月三十日,英国人在弗兰德地区霍格〔Hooge〕的战壕里也尝到了这种混合着汽油、橡胶和硫磺的地域之火的味道,两天的战斗中,英军共损失了三十一名军官和七百五十一名士兵。霍格战斗结束后,火焰喷射器巨大的近距离杀伤力也第一次被写进了作战报告。

吃了苦头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开始研制自己的火焰喷射器,法国人比较现实,他们的设计基本上仿造德国人的,并在一九一七~一九一八年间投入了使用。而英国人则过于异想天开,他们造的火焰喷射器是重达两吨的庞然大物。在索姆河地区,英国人部署了四门这种怪物,固定安装于距德军前沿五十五米的防御工事内,其前方就是双方对峙的无人区。这四台大型火焰喷射器为索姆河战役专用,射程八十米,用于在步兵冲锋前清扫德军的第一道防线。一九一七年七月一日,索姆河战役一打响,德军的反击炮火就摧毁了这四门火焰喷射器中的两门,另两门在拿下德军第一道防线后也失去了作用。

德军在霍格取得了成功之后,更加重视火焰喷射器的作用。他们将火焰喷射器兵编成六人小组,每组三具火焰喷射器,分散配置在整个前沿,主要任务是当德军发动攻势时清扫协约国军队的前沿防线。一九一七年,德军对装备的火焰喷射器进行了改良,减轻了重量,并使用可多次点火的信管,使得火焰喷射器的机动性和射击频率大大增高。尽管如此,由于英法联军对德焰喷射器已有了警觉,当德军的火焰喷射器手设计时,英法联军便集中火力向其射击,一旦俘虏德焰喷射器手,立刻就地。再加上这种武器无法提供远距离宽正面的持续火力,这种优秀的战壕战武器再也没有发挥象在霍格战役中那样的决定性作用。整个一战中,德军一共进行了超过六百五十次的火焰喷射器进攻,而英法联军的同类攻势几乎为零。

[UploadFile=CDBCA3B0A3B1A1A1_1108809614.jpg]

图01 一战中法军在使用火焰喷射器

的确,火焰喷射器在这次战争中给双方带来的伤亡远比不上机关枪和重炮,但在近乎肉搏的战壕战中,德国人的火焰喷射器无疑给在泥水中瑟瑟发抖的协约国士兵的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巴黎和约对战败国德国的军力和装备做出了种种苛刻的限制,禁止德军拥有火焰喷射器。但从一九三三年开始,德国又恢复了对火焰喷射器的研制。次年,一战后德军第一种火焰喷射器-三五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35〕开始装备部队。不同于一战时的笨重,三五型火焰喷射器是一种单兵火焰喷射器,由于设计上延用了一战时的经验,使其全重“仅为”三十八公斤,储罐内混合装有11.8升十九号燃剂〔Flammoel Nr.19〕和压缩氮气,喷射距离为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三五型火焰喷射器可一次喷射完所有存油,也可进行十五次短点射,短点射时,燃剂限流阀和和衬管内的点火信管同时开闭,以控制燃剂喷射量。三五型火焰喷射器的生产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一年。

[UploadFile=CDBCA3B0A3B2A1A1_1108809628.jpg]

图02 三五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35)

三五型火焰喷射器的后继型号是轻型的四○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0〕,该型号全重仅21.8公斤,但是相应的燃油携带量也减少到仅为7.5升。该型号并未设计定型,所以产量很少。其外形上的特点是燃油罐和压缩氮气罐合并为圆环型,像一个汽车轮胎。

四一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1〕型是在四○型火焰喷射器的基础上开发的,全重二十二公斤,燃剂罐和喷射剂罐用分体双缸设计,配有背架和储罐固定架。燃剂携带量为七升,喷射剂用的是液氢!喷剂罐容积三升,内容液氢0.45升,燃剂罐、喷射器罐和喷管都有限流阀,喷管导管和燃剂罐有快速连接器。四一型火焰喷射器能进行八次短点射,射程二十米至三十米。

[UploadFile=CDBCA3B0A3B3A1A1_1108809638.jpg]

图03 四一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1)

四一型火焰喷射器在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东线寒区的使用出现了问题,经常出现冷喷现象,因此,军工部门对其点火装置进行了修改,用火药信管取代了原来的氢打火信管。火药信管有十个,在严寒条件下也能正常打火。这种该型被称作安装火药信管的四一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1 mit Strahlpatrone〕,全重比四一型火焰喷射器轻了四公斤,仅为十八公斤,点射次数和射程同四一型火焰喷射器。该型火焰喷射器成为了德军喷火兵的标准装备,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四一型和火药信管改型合计生产了六万四千二百八十四具。

[UploadFile=CDBCA3B0A3B4A1A1_1108809650.jpg]

图04 安装火药信管的四一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1 mit Strahlpatrone)

四三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3〕原用于取代四一型火焰喷射器,但由于其二十四公斤的全重而极少被使用。四三型火焰喷射器的燃剂储量为九升,射程四十米。而四四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4〕恰恰与四三型火焰喷射器相反,全重仅十二公斤,燃剂储量四升,射程二十八米。由于威力不足,四四型火焰喷射器未装备部队。

四六型冲锋火焰喷射器〔Einstossflammenwerfer 46〕外号“火拳〔Flammfaust〕”,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其是为空降兵和进攻部队设计的,一次性使用。其外形类似爆破筒,长五百毫米,直径七十毫米,壁厚一毫米的管状燃剂罐内存有1.7升燃剂。燃剂罐前部为一百毫米长的喷管,与燃剂罐的接口平时用橡皮塞塞住,喷管下方有一个喷射剂腔。“火拳”通过一个摩擦点火器点火,按下摩擦点火器的断裂杠杆,喷射剂腔破裂,燃剂被喷出,点火器同时点火。全重3.6公斤,射程为三十米,喷射时间为0.5秒。在一九四四~四五年间生产了三万零七百具“火拳”,柏林战役时曾大量使用。

背负式三五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35〕有一种双人制改型,被称作中型火焰喷射器〔mittlerer Flammenwerfer〕,全重一百零二公斤,三十升装燃剂和喷射剂混合罐被装在一辆小拖车上,该型号能够持续喷射二十五秒的火焰。该型号还有一个放大版,用轻型车辆拖曳。

对苏作战开始后,德军对缴获苏军的一种大型火焰喷射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这个装置的德国仿制版出现了,被命名为四二型防御火焰喷射器〔Abwehr-Flammenwerfer 42〕。这是一种近战防御型武器,其根据需要可进行单发点射或面覆盖喷射,当进行面覆盖喷射时,可覆盖长五十米、宽十五米的面积。四二型防御火焰喷射器的伪装性很好,表面上看去只是一根金属管,其余部分都埋于地下,但火焰持续时间极短,仅为三秒。

作为近战武器,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在二战战场上与一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还是用于对建筑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坚以及对残敌的清剿。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二战时,德军步兵的火焰喷射器还经常被用作近距离反装甲武器。火焰喷射器喷射的火焰并不能烧穿绝大多数坦克的装甲,尤其是后期苏军的坦克,但火焰喷射器喷出的流态火焰射流却能从装甲目标表面的一些开口处,比如坦克发动机舱的顶盖,流入车体内部,引燃其燃油或,从而使装甲目标失能或完全被摧毁。部队的作战报告显示,火焰喷射器对使用汽油机的车辆以及美军M4坦克的破坏效果明显,但对使用柴油机的苏联坦克的破坏效果却有限。

二战中,德军绝大多数火焰喷射器可由单兵携带,但一个喷火小组依然由二~三名士兵组成,其中一名为喷火手,另一至两名为观测手。喷火手除火焰喷射器外只配有自卫,而观测手一般配备冲锋枪,为喷火手提供掩护。

一名伞兵火焰喷射器手的回忆

伞兵罗伯特.弗雷特洛尔

第四伞兵团,第十五工兵连;一九四四年、意大利、卡西诺山

“作为工兵,我们接受了安装火药信管的四一型火焰喷射器的使用训练,但我愿意哪怕是不得已而在战斗中使用这种装备吗?不!多谢了。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在战场上,你被、甚至是机枪击中,无非也就是在身上留下一个窟窿眼儿罢了,但如果你不幸背着火焰喷射器,那随便一块小小的弹片也能把你烧成一个火球。当敌军士兵听到你的火焰喷射器发出的声响后,所有的都会落到你的周围。没有哪个士兵愿意被烧死,所有有经验的士兵都会优先用他们的‘照顾’那个试图用火焰喷射器烧他们的家伙!”

“这些玩意都一样,一根喷管,差不多六个信管,右手握着你的扳机,背后背着你的那个装着氧气和氮气的罐子,一根长长的导管吊在你屁股后头。你将喷管对着地面,打着火,然后抬起喷管,喷出炙热的火焰,那感觉就像用水管喷水灭火。如果你把喷管正对着敌人,那倒霉被烧死的很有可能是你自己,只有稍稍向上抬起喷管,你才能让那该死的火龙远离你的周围。在战场上,我们宁可用手边的轻武器作战,哪怕只是一支,也不愿意去用那个鬼玩意,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活下来的可能性才更大些。”

摩托车高手进

中国摩托车之最

●第一辆摩托车

1951年7月8日,中国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仿照德国迅达普K500型摩托车,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定名为“井冈山”牌的摩托车。

(该车的命名词由中国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颁布,为了永远记忆井冈山的英勇斗争。

)该车发动机为双缸对置型四冲程风冷式,气缸容积498ml,发动机功率11.8Kw,最高车速110km/h,自重195kg。

“井冈山”牌摩托车的问世,开创了我国摩托车生产的历史。

●第一辆边三轮摩托车

1954年,中国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为满足部队作战的需求,参照苏式M72型样车增加边斗,试制出边三轮摩托车,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井冈山”牌边三轮摩托车1487辆。

这是我国最早的边三轮摩托车。

●第一辆后三轮摩托车

1951年6月,上海利通机动三轮车制造厂(厂址在上海市南昌路)试制出我国第一批后三轮摩托车。

1951年国庆节期间,该厂王尔荣工程师带着该车去北京向重工业部汇报,并在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上陈列。

●第一辆在国外展出的摩托车

1955年1月,“井冈山”牌摩托车参加了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国际博览会的展出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产摩托车第一次在国外展出。

●第一辆军用重型摩托车

1957年9月,南方动力机械公司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750型军用重型摩托车发动机;1957年11月30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装配成功我国第一辆750型军用重型摩托车。

在第二年于北京举办的首届军工企业民品展览会上,该车获重大民品试制奖,被定名为“长江750摩托车”。

●第一辆750型大排量正三轮摩托车

1969年3月,江西赣江机械厂在长江750边三轮摩托车的基础上改装设计成正三轮摩托车;当年试制出样车,并小批量生产,型号定为长江750Z正三轮摩托车。

●最早的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

1958年4月27日,济南自行车零件厂(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的前身)仿照苏式机动自行车,制造出了“卫星牌”机动、脚踏两用车。

该车装有单缸汽油机,百公里油耗仅为1.2升,全车重量比一般自行车约重5kg,亦可人力驾驶。

1958年3月,上海自行车厂仿制出10辆安装原苏联д4发动机的永久“101”型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后来又按法国样车仿制出永久“102”及“103”型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

此两种车是我国最早的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

●最早的50型摩托车

1964年9月,济南自行车零件厂(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的前身)以原苏、捷两国联合开发的佳娃50型摩托车发动机为样机,车体设计则参照自行车形式研制出我国最早的50型摩托车3辆参加济南市国庆15周年的游行,故取名为轻骑“15型”。

1980年,该厂生产的轻骑“15型”摩托车突破了年产万辆的大关。

●最早的125型摩托车

17年11月,河北邮电摩托车厂研制的“河北125型”摩托车通过了河北省沧州市机械局组织的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1981年改名为友谊YY125型摩托车。

这是我国最早的125型摩托车。

●最早的250型摩托车

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按照原捷克佳娃250型摩托车,在1958年内试制成功250型摩托车。

当年7月1日,我国首批2辆长江250型摩托车试制出品。

1960年4月北京摩托车厂按照长江250图纸生产了59辆长城牌604型两轮摩托车,至1963年共生产该型车213辆,1966年后改名为“东风牌”,从此,开创了我国250ml级民用两轮摩托车的生产历史。

1960年3月,上海自行车二厂从北京摩托车制造厂取得了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测绘的图纸,完成了第一批15辆幸福250摩托车的试制。

东风250和幸福250型摩托车是我国最早生产的250型摩托车。

●最早的300型摩托车

1958年5月,上海石油公司成立摩托车试制小组,在没有图纸,也没有搞测绘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英国“大炮”(300ml、单缸、风冷、四冲程)型摩托车零件实样加工,仿制成新车取名“海燕”,在1958年五一节前完成了一辆样车的试制。

这是我国第一辆300型摩托车。

●最早的350型摩托车

1965年9月,上海摩托车制造厂以原捷克“佳娃”350型摩托车为样车,仿制出5辆幸福350型摩托车。

●最早的550型摩托车

1958年5月,上海综合联社摩托车修理合作社按英国“爱雷”(550ml、单缸、风冷、四冲程)摩托车仿制出3辆样车。

新车取名“闪电”牌,用以比喻摩托车速度像闪电一样快速。

这是我国第一辆550型摩托车。

●最早的650型摩托车

1987年1月,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在长江750F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一种宽度和容积减少,而功率增大、性能更优良的长江650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0年,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出我国第一辆冠军GJ650型二轮摩托车。

●第一辆东海750型摩托车

10年2月,上海摩托车厂为适应部队需要,承接了东海750型军用边三轮摩托车的试制任务。

东海750型车是在长江750型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的车型。

该车参照了英国凯旋(Triumph)公司“胜利”650型摩托车发动机结构,用四冲程自然风冷式、直列双缸发动机,并带有电启动装置。

●第一辆800型摩托车

19年,航空工业部决定仿制西德BMWR80,以满足部队对重型摩托车的要求。

该型发动机的容积为7.5ml,结构与长江750类同,其最大功率为29.4Kw(5800r/min),最大扭矩为49N·m(5200r/min)。

1980年12月,试制出样机6台。

●第一辆900型摩托车

14年12月,南方动力机械公司自行设计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长江900摩托车发动机。

该机为双缸、水平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

15年10月,江西赣江机械厂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完成了首批2辆长江900摩托车的研制任务。

●最早的250型货运正三轮摩托车

1961年11月,北京市摩托车制造厂试制出“长城”牌(1966年更改为“东风”牌)BM020型货运正三轮摩托车,发动机为单缸、风冷、二冲程型式,当年生产了200辆。

●最早的250型三轮客车

1964年4月1日,上海自行车二厂与宝山农机厂、五金配件厂合并,成立上海摩托车厂,并厂后开发的第一个新产品就是250三轮客车,即250K型摩托车。

该车是在幸福250型二轮摩托车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在沪、苏、杭、穗、京、津、沈等大中城市受到用户欢迎。

●最早的250型客货三轮车

1966年7月,北京市摩托车制造厂在长城BM021型货运正三轮摩托车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成“东风”BM021J型客货正三轮摩托车,可乘座四人,并带少量货物,当年生产200辆。

●第一辆转子发动机摩托车

1969年12月,江西赣江机械厂土法上马,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长江470转子发动机摩托车。

该车发动机用单缸全风冷、离心叶片风泵转子,偏心距16mm,排量467ml。

由于该车在较重负荷下行驶,过热较为明显,尚未投入批量生产。

●最早的电启动摩托车

1969年冬,中苏边境后,部队急需一种功率大、启动迅速、速度快的摩托车,上海摩托车厂奉命承接了这一任务,于10年2月试制出我国首辆大功率电启动摩托车样车,取名为东海750型军用边三轮摩托车。

该车用四冲程大功率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746ml,最大功率26Kw(5500∽5600r/min),最高车速120km/h,启动方式为电启动兼脚踏启动。

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启动摩托车。

●最早用盘式液压制动的摩托车

1982年5月29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成功的长江750J-1型公安警车上,其前轮用了先进的盘式液压制动器,克服了机械鼓式制动器反应迟钝、制动力小等缺点。

该车是我国最早用盘式液压制动的摩托车。

●最早用交流发电机的摩托车

1982年5月,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的长江750A型摩托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投入批 量生产。

该车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最新改型设计的2P78FM发动机(长江750F发动机),其发电机由65W的直流发电机改为了280W的交流发电机,从而克服了老长江750型车夜间行驶时,喇叭不响、灯光不亮的缺陷。

该车是我国最早使用交流发电机的摩托车。

●最早用驾驶室和倒挡箱的摩托车

1983年5月25日,贵州伟宏机械厂在江西赣江机械厂生产的长江750Z-1型正三轮摩托车的基础上,增加了驾驶室和倒挡箱。

1987年,该车曾向孟加拉国出口175辆,创汇23万美元,至1990年该车共生产515辆。

●最早的踏板车

1987年1月,济南轻骑摩托车厂仿照日本铃木公司80年代研制的车型CY50(蔷薇)研制出了3辆QM50QW(木兰型)踏板摩托车,开创了我国踏板摩托车的先河。

●最早用倒车功能的边三轮车

1987年7月,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的长江750B-2型摩托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该车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最新设计的具有倒挡功能的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4个前进挡、1个倒挡和1个空挡)。

●最早用幅板式轮辋的摩托车

1989年12月,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推出的长江CJ750Z(MTD)新型正三轮摩托车,其轮胎用4.5-12规格的微型汽车胎,轮辋用幅板式结构,免除了过去幅条式轮辋需要经常调整、穿编幅条的麻烦,大大提高了维修方便性。

●最早使用无内胎轮胎的摩托车

1994年10月,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的冠军650和冠军750二轮摩托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该车率先用无内胎式安全胎。

使用这种轮胎后,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即使轮胎被穿刺,还可以继续行驶一定距离,而且补胎非常方便,只要用专用补胎枪将合适大小的橡胶打入轮胎便可,无需拆下轮胎。

●最早使用并列双缸机的摩托车

1995年 ,我国春兰公司独立研发出了并列双缸、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发动机安装在春兰“虎”CL125-3和春兰“豹”CL125-2型摩托车上,这是我国最早使用并列双缸机的车型。

该车一上市就十分火爆,至今畅销不衰。

●第一辆水冷摩托车

19年,我国春兰集团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水冷摩托车发动机——春兰173mm单缸水冷四冲程发动机,安装在春兰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春兰“海豹”CL125T型摩托车上。

该车的水冷却系统由散热器、水泵、风扇、节温器等部件组成,在缸套及燃烧室周壁上铸有适当容量的水腔。

这是我国最早使用水冷机的摩托车,同时也是我国踏板摩托车首次使用水冷却系统的车型。

该车的百公里油耗仅为1.8L/100KM,比同类型普通摩托车的油耗下降17%,已经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

最早使用铝合金车架的摩托车

1998年,西藏珠峰工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珠峰ZF150-2型摩托车用压铸铝合金车架;铝合金质量小,可减小路面行驶摩擦力,行驶起来更快捷。

这是我国最早使用铝合金车架的摩托车。

●最先使用4气门新技术的摩托车

1999年,春兰公司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V型双缸水冷四气阀250摩托车发动机,安装在春兰“虎神”CL250型车上。

该车用了先进的双顶置凸轮轴、4气门(DOHC4)新技术,较之传统的2气门结构,对汽缸的换气性能及气门结构的运动性能有较大改善。

该车是我国最早使用4气门新技术的摩托车。

●最早使用V型双缸机的太子车

1999年4月,春兰公司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V型双缸2V60M型汽油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V型双缸机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美式太子车”必备的发动机,它的出现结束了国产太子车无法匹配国产V型双缸机的历史。

春兰“虎神”CL250型太子车配装该发动机后便成了我国最早使用国产V型双缸机的摩托车。

●最早使用集成电路电子点火器的摩托车

上海幸福XF125、重庆嘉陵JH125和广州五羊WY125等四冲程摩托车的电子点火器,使用了一种型号为4213的专用模拟进角集成电路,与传统的波形进角电子点火器相比较,点火提前角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自动调节,改善燃烧,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随后,轻骑GS125和豪爵125等车的电感式点火系统用名为2918的集成电路芯片,这些车是我国最早使用集成电路电子点火器的摩托车。

●最早使用数字点火器的摩托车

1999年,春兰公司自行研制的春兰CL250踏板摩托车上,应用了计算机精细控制,实现各工况最佳点火角度的数字点火器。

该车不但功率大、扭矩大、噪声低、油耗低;而且排放很低,大大优于国家标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该车是我国最早使用数字点火器的摩托车。

●最大排量的太子车

1999年4月,春兰集团首次研制成功了春兰“虎神”CL250太子车,该车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最大排量太子车。

此外,1998年,西藏珠峰工业有限公司与日本雅马哈公司合作生产了一款高性能、高品质的珠峰ZF250型太子车。

该车用了雅马哈低重心的OHC、V型双缸、空冷、四冲程排量250ml发动机。

该两款车是我国目前最大排量的太子摩托车。

●最大排量的踏板摩托车

1999年,春兰公司自行研制的春兰173mm单缸水冷四冲程发动机以优异的性能指标通过了国家鉴定,这是我国首创的大排量卧式发动机。

该发动机已经应用到春兰CL250踏板摩托车上。

该车运用了水冷、顶置凸轮结构等一系列世界先进技术,其功率、扭矩、噪声及油耗等各项指标远远优于国家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最大功率可达13Kw;最大扭矩可达18N·m;最大加速噪声仅70分贝;平均油耗仅为1.8L/100km,比普通踏板车省油17%。

●最小排量的摩托车

1999年,我国轻骑集团应国外厂商的订货要求,研制出了我国最小排量的袖珍式摩托车。

这种袖珍式摩托车是一种带汽油机动力的机动滑板车,能展开也能折叠,驾驶者可以站在踏板上,也可以坐在简易车座上,像骑自行车那样,两手紧握一字形车把控制行驶方向。

该车用单缸、二冲程、强制风冷式发动机,工作容积22.5ml,功率0.75Kw,点火方式用先进的电子点火。

整车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制造精细,像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最早使用排气催化转换器的摩托车

1999年4月,我国轻骑集团研制的高效净化消声器及绿色环保摩托车开发成功。

该高效净化消声器实质上是排气催化转换器,也称触媒反应器。

它是在金属材料的载体上涂上一层贵金属(铂、铑、钯等合金)的触媒,将其置于消声器中,利用催化转换反应使废气中的有害成份还原或氧化,达到净化排放的目的。

1999年,轻骑集团在TB系列和系列摩托车上首次使用了30000套排气催化转换器,成为我国最早成批使用排气催化转换器的厂家。

安装了排气催化转换器和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摩托车基本上可以达到欧洲1号排放标准的要求。

●第一辆小排量四冲程电喷摩托车

1999年2月,春兰集团与奥地利AVL内燃机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新型电喷摩托车发动机,成功地推出了中国第一辆电喷摩托车——春兰CL125-6。

它用直列双缸、风冷系统、四冲程、顶置凸轮轴结构,保持了原244FMI原有的结构,不同之处是设置了一些专用传感器,用4+1方式,在发动机上装备了进气温度、发动机转速和曲轴相位、缸头温度、节流阀 *** 置传感器;另一个是在ECU电控单元中安装了一个大气压力传感器。

●第一辆燃料电池摩托车

世界上第一辆燃料电池摩托车在我国台湾面世,它标志着中国人开始加入这一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科技的竞争。

●最早的液化气助力车

2000年6月,我国春兰自动车集团研制出液化气助力车,该车设有泄漏保护器、减压稳定器和空气燃气混合行驶控制器,使用安全,换气方便。

同年11月,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研制开发出XF135QMA-2型(排量36ml)液化石油气助力车发动机,通过1500km道路试验,其起动、怠速和加速性能皆为良好,特别是排放污染指标已达到了ECE R47标准。

这两种车是我国最早的液化气助力车。

●第一辆大排量公路赛车

2000年12月15日第一辆宗申750出炉,这是我国第一辆大排量公路赛车。

民营企业重庆宗申集团推出的我国第一辆自行设计的大排量赛车——宗申750,填补了我国摩托车行业自主开发设计大排量摩托车的空白,并掀起了我国摩托车工业的一场产业革命。

火焰喷射器的型号分类

你说的这些改装多数是不现实的。

换装自动进角点火器和火花塞可以,但不要指望它们能明显提高发动机的性能,而且如果配件质量不好还有可能出故障。150CC的气缸很难再改到200CC,受限于缸头和缸体的安装方式,以及曲轴连杆等的相关部件,即使强行改装拼奏到200CC排量,也不会有理想的性能,而且有可能引出更多的麻烦。改成双缸更是异想天开,你还不如直接换个发动机了。一般来说,150CC的车都是由125CC扩缸加大而来,很难再合理改装加大了,就是加大到175都不现实,限于这种车的先天不足,很难通过改装明显提升动力,如果嫌它动力弱,不如卖掉再换台好车,改装不但效果不好,花费也不便宜。

巴黎和约对战败国德国的军力和装备做出了种种苛刻的限制,禁止德军拥有火焰喷射器。但从一九三三年开始,德国又恢复了对火焰喷射器的研制。次年,一战后德军第一种火焰喷射器-三五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35〕开始装备部队。不同于一战时的笨重,三五型火焰喷射器是一种单兵火焰喷射器,由于设计上延用了一战时的经验,使其全重“仅为”三十八公斤,储罐内混合装有11.8升十九号燃剂〔Flammoel Nr.19〕和压缩氮气,喷射距离为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三五型火焰喷射器可一次喷射完所有存油,也可进行十五次短点射,短点射时,燃剂限流阀和和衬管内的点火信管同时开闭,以控制燃剂喷射量。三五型火焰喷射器的生产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一年。

三五型火焰喷射器

三五型火焰喷射器的后继型号是轻型的四○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0〕,该型号全重仅21.8公斤,但是相应的燃油携带量也减少到仅为7.5升。该型号并未设计定型,所以产量很少。其外形上的特点是燃油罐和压缩氮气罐合并为圆环型,像一个汽车轮胎。

四一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1〕型是在四○型火焰喷射器的基础上开发的,全重二十二公斤,燃剂罐和喷射剂罐用分体双缸设计,配有背架和储罐固定架。燃剂携带量为七升,喷射剂用的是液氢!喷剂罐容积三升,内容液氢0.45升,燃剂罐、喷射器罐和喷管都有限流阀,喷管导管和燃剂罐有快速连接器。四一型火焰喷射器能进行八次短点射,射程二十米至三十米。

四一型火焰喷射器

四一型火焰喷射器在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东线寒区的使用出现了问题,经常出现冷喷现象,因此,军工部门对其点火装置进行了修改,用火药信管取代了原来的氢打火信管。火药信管有十个,在严寒条件下也能正常打火。这种该型被称作安装火药信管的四一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1 mit Strahlpatrone〕,全重比四一型火焰喷射器轻了四公斤,仅为十八公斤,点射次数和射程同四一型火焰喷射器。该型火焰喷射器成为了德军喷火兵的标准装备,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四一型和火药信管改型合计生产了六万四千二百八十四具。

四三型火焰喷射器

四三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3〕原用于取代四一型火焰喷射器,但由于其二十四公斤的全重而极少被使用。四三型火焰喷射器的燃剂储量为九升,射程四十米。而四四型火焰喷射器〔Flammenwerfer 44〕恰恰与四三型火焰喷射器相反,全重仅十二公斤,燃剂储量四升,射程二十八米。由于威力不足,四四型火焰喷射器未装备部队。

四六型冲锋火焰喷射器

〔Einstossflammenwerfer 46〕外号“火拳〔Flammfaust〕”,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其是为空降兵和进攻部队设计的,一次性使用。其外形类似爆破筒,长五百毫米,直径七十毫米,壁厚一毫米的管状燃剂罐内存有1.7升燃剂。燃剂罐前部为一百毫米长的喷管,与燃剂罐的接口平时用橡皮塞塞住,喷管下方有一个喷射剂腔。“火拳”通过一个摩擦点火器点火,按下摩擦点火器的断裂杠杆,喷射剂腔破裂,燃剂被喷出,点火器同时点火。全重3.6公斤,射程为三十米,喷射时间为0.5秒。在一九四四~四五年间生产了三万零七百具“火拳”,柏林战役时曾大量使用。

三五型火焰喷射器

〔Flammenwerfer 35〕有一种双人制改型,被称作中型火焰喷射器〔mittlerer Flammenwerfer〕,全重一百零二公斤,三十升装燃剂和喷射剂混合罐被装在一辆小拖车上,该型号能够持续喷射二十五秒的火焰。该型号还有一个放大版,用轻型车辆拖曳。

四二型防御火焰喷射器

对苏作战开始后,德军对缴获苏军的一种大型火焰喷射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这个装置的德国仿制版出现了,被命名为四二型防御火焰喷射器〔Abwehr-Flammenwerfer 42〕。这是一种近战防御型武器,其根据需要可进行单发点射或面覆盖喷射,当进行面覆盖喷射时,可覆盖长五十米、宽十五米的面积。四二型防御火焰喷射器的伪装性很好,表面上看去只是一根金属管,其余部分都埋于地下,但火焰持续时间极短,仅为三秒。

效果

作为近战武器,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在二战战场上与一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还是用于对建筑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坚以及对残敌的清剿。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二战时,德军步兵的火焰喷射器还经常被用作近距离反装甲武器。火焰喷射器喷射的火焰并不能烧穿绝大多数坦克的装甲,尤其是后期苏军的坦克,但火焰喷射器喷出的流态火焰射流却能从装甲目标表面的一些开口处,比如坦克发动机舱的顶盖,流入车体内部,引燃其燃油或,从而使装甲目标失能或完全被摧毁。部队的作战报告显示,火焰喷射器对使用汽油机的车辆以及美军M4坦克的破坏效果明显,但对使用柴油机的苏联坦克的破坏效果却有限。

二战中,德军绝大多数火焰喷射器可由单兵携带,但一个喷火小组依然由二~三名士兵组成,其中一名为喷火手,另一至两名为观测手。喷火手除火焰喷射器外只配有自卫,而观测手一般配备冲锋枪,为喷火手提供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