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今日油价95汽油_潮州今日油价

信命运、拜大师、看风水,一直都是香港圈不成文的规则,内地明星也渐渐赶上了这个风潮。

这些年来,在各路明星背后的大师不计其数。比如:指导李嘉诚的四川青城山道人陈朗(江湖人称“陈伯”)、曾因耍流氓关进过监狱的气功大师王林等等。

不管多少人曾经出现过,但在香港圈只有一个名字永远常青,那就是白龙王。

1937年出生的白龙王,原名周钦南,广东潮州人。

而后和母亲移居泰国,居住在泰国清莱。

1950年,13岁的白龙王前往曼谷谋生。

青年时又搬到春武里府Nong Mon区,在此娶妻生子,以卖摩的为生。

16年,39岁的白龙王,快到不惑之年。俗话说:“人到四十不学艺。“

此时的白龙王却在这一年,好像学到了一项新技能。

相传有天有位顾客,来买一辆摩托车,被白龙王拒绝。至于为什么拒绝,顾客自己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就不卖,双方争执了半天,还是没有买到摩托车。

顾客感到很气愤,开门做生意,有钱也不赚,有毛病啊!愤然去了白龙王竞争对手的店里,买了一辆摩托车。

有生意不做的白龙王的名声被传开了,生意越来越差。

可是很快,那个顾客买的摩托车丢了。

于是顾客跑去质问白龙王,这种事情会发生,为什么没有提前告诉他。

白龙王默而不语,思虑一会,对顾客说:“你接下来会交个好运。”

果不其然,警察检查闯红灯的车辆时,发现那辆丢失的摩托车闯了红灯。顾客的摩托车失而复得。

这件事后,白龙王才被称为白龙王,被当地神灵机构认证,成为下神一员。

如果仅仅是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出名,那白龙王可能就摆脱不了小地方神汉的称呼了,可能就和香港圈没有关系了。

进入香港圈的圈子,还要从黄创山说起。

17年,40岁的白龙王在成为下神之后,经常周五周六去芭堤雅的拉差去,生意火爆,名声就此打响,甚至传到泰国富商黄创山那里。

1950年出生的黄创山,是泰国华裔富商黄子明的三儿子,在1963年他13岁时被送到香港读书。而此时的白龙王寂寂无名。

黄子明是位在香港的泰国首富。他在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中,审时度势,不断扩展,在香港和泰国拥有庞大的房地产和其他事业,建立起黄氏家族庞大的、多元化的集团。在泰国黄子明还素有“土地王”之称。

13年,黄创山接手香港精工足球队,并且创造了14连冠的神话,成为了香港人尽皆知的商业才俊。

而玩足球的黄创山结识了不少喜欢足球的香港圈明星:曾志伟、谭咏麟、苗侨伟、陈百祥等人。

70年代末80年代初,华基泰公司获得彪马(PUMA)用品在中国大陆和泰国的代理权,黄创山作为泰国业务总代回到泰国,经常辗转于泰港两地商圈。

回到泰国的黄创山听说了白龙王,这两个潮州老乡终于碰上面。

一个富商,人脉四通八达,年轻鲁莽,需要静心;一个神汉,生活拮据,需要金钱。

或许这就是缘分,黄创山只信白龙王,两人一拍即合,他成为白龙王在香港圈的第一位信徒。

黄创山做商业相关决策之前,必定先和白龙王商定,俨然成为了御用军师。

1983年,富商林百欣经黄创山引荐,结识了白龙王,而后成为林家御用风水师。

后来寰亚影业的老板林建岳,是林百欣的次子。

黄创山说林伯在香港投第一块地时,邀请白龙王给意见:

“当时师傅说一定要做!花多少钱都一定要做!他说丽新发展地产项目是新里程。结果就是从那块地开始的。”

那块地便是位于荔枝角的丽新大厦,由那块地开始,林家开始投资地产,身家暴涨。

1985年,黄创山和玩足球认识的谭咏麟、陈百祥、曾志伟及苗侨伟等人,联合有餐饮经验的向华胜,开了一家叫“天天渔港”的海鲜饭店。

白龙王被邀请来看风水并且主持开幕仪式。

就这样,白龙王终于混进来香港圈,也开始了他和香港圈不可分割的28年。

刚刚混进香港圈的白龙王,似乎有些不适应。

他看过风水的天天渔港的海鲜酒店亏本关张;指导谭咏麟与陈百祥组乐队唱歌;指点苗侨伟和戚美珍的关系不痛不痒。以及后来的黄创山都没有了踪迹。

比起四川青城山道士陈伯可差了太多了。

就说谭咏麟和陈百祥组乐队这事,一看就不靠谱,谭咏麟的温拿乐队才解散没几天。要是听了白龙王的话,谭咏麟与张国荣的争霸,估计就看不到了吧。

1993年,杨受成在谢贤的引荐下,认识了白龙王。

那时候的杨受成,刚经历过富豪——破产——负债——还债——富豪,过山车似的生活。能够否极泰来,也是受了陈伯的点化。

杨受成认识陈伯和白龙王两个大师,不免想要对比一下两个大师,哪个更厉害一点。

不久,杨受成认识了一个北京朋友,太太身患病症,医生束手无策,想拜托杨受成请大师来指点迷津。

陈伯说,你这朋友妻气数已尽,两个月后恐不治;白龙王说,你这北京朋友的太太,恐怕没得救了,人去之期恐在今年农历九月之内。

杨受成大惊,两位大师素不相识,竟然能料事一样,结果也如所料。

但这些都是杨受成的一家之言,都是来自自于他的自传《争气》中,书中还说到两位大师的不同之处:

陈伯的强项是看通一个陌生人的过去、现在、未来,命运的时序和事实讲的准确非常;而白龙王的功力,范围有所不同,多偏于消灾解厄,能点化噩运。

属猴的杨受成过去曾秘密求教必胜大法,当时白龙王就指示他必须分外关照属猴一族,签约的新人只要是20岁以下兼属单亲家庭,保证能大红大紫,果然容祖儿、谢霆锋、TWINS的蔡卓妍都在演艺圈闯出一片天。

白龙王能够真正的和香港圈深入联系,不是靠的杨受成,而是向华强向华胜兄弟。

19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向氏兄弟的永盛**公司,也快要破产。

在此之前,向氏兄弟发展极为顺利,不仅有新义安背景,还能为一些明星解除噩运。他们才不需要什么风水大师。

在困局中的向氏兄弟,病急乱投医,想起来白龙王。而这个乱投医却也真正的使兄弟两个翻了身。

向氏兄弟同赴泰国,同行的还有向华胜的女朋友张玉珊。

白龙王在一通众人都看不懂的法式后,告知向华胜,善待张玉珊,旺他,叫他们挺住。

在经过白龙王的点化,向华胜炒股挣了不少钱;向华强和王晶则拍了《龙在江湖》《赌侠1999》等等,当年都上了香港年度票房的排行榜。

向华胜而后又向向华强的**公司注资2亿,两兄弟的帝国更加的稳固。

而被向华胜滋润的张玉珊,创办了修身堂。背后靠着向氏兄弟的人脉,财富聚集能力大大增强。两人过了好久没羞没臊的生活,与向华胜分手时,早已是富甲一方的了。

此后王晶的每一部戏开机,都要找白龙王算上一卦,才敢开机。

2002年的刘德华也颇为不顺,投资亏损,被TVB封杀。

他找到白龙王,白龙王说:“你的高峰还没到,未来还有10年大运,你一辈子都会走演艺圈这条路。”

或许是因为白龙王的话,让向华强夫妇觉得刘德华还不错,主动借了他4000万,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刘德华现在依旧很火,大家依旧喜欢他。

看着杨受成和向氏兄弟等都求助白龙王有了成效,香港寰亚影业的老板林建岳越来越坐不住了。

2002年,林老板花4000万,刘伟强当导演,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余文乐、陈冠希等等作为演员,开拍《无间行者》。

开机之后,诸事不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被迫停机。

被白龙王解了急的刘德华,引荐林老板,拜访白龙王。

白龙王说,四字不吉,改名为《无间道》。说完伸出三根手指,说可以拍三部。

说了也奇怪,拜访完白龙王,**进行顺顺利利,并且上映后,好评不断,创下了5505万的票房纪录,被称为“香港**的复兴之作”。

而后两部《无间道》,在白龙王的加持下,双双杀入香港**年度前十。

至此,林老板把白龙王奉若神灵。

2003年,林老板同刘伟强准备拍摄《头文字D》,让陈冠希当主角。于是又去拜见白龙王,把陈冠希从主角的位置上拉下,周杰伦担任主角。

**又是大卖。

白龙王还曾对陈冠希与周杰伦预言:10年内,两人必有一个走上坡路,一个走下坡路。

不出所料,周杰伦因为唱歌和**,成了亚洲天皇巨星;而陈冠希在2008年照片门后,再也没有爬起来过。

香港圈里的很多明星都受过白龙王的点化。

梁朝伟是白龙王的入室弟子,特别得白龙王厚爱。记忆犹新的画面是2004年白龙王亲自指导伟仔如何爬过放置祭品的枱底赶走黑气,比起一般人接见后只获赠一个加持过的金柚,当年白龙王送了两个金柚给伟仔,令他的演艺事业特别顺利。至今梁朝伟每晚还必定夜拜白龙王,在睡觉前,会到厨房拿一个特殊的水杯,将里面的水倒进饭桌上的一个碗当中,据说是防止偏桃花。

舒淇每次拍广告或拍**之前,她都会不远千里亲赴泰国请他指点迷津,这也就是舒淇为什么在短短几年间就能在台湾、香港两地成功封后,一跃成为影坛一线女星的缘故,能有今日成就可说全拜白龙王所赐。

赌王何鸿燊三太陈婉珍及女儿何超云,亦为赌王何鸿燊健康奔走,先后到泰国拜会白龙王。曾经何超云陪同赌王拜见白龙王,穿着睡衣,白龙王在睡衣上洒圣水以助物主赌王改善病情。

任贤齐2008年喜获麟儿时,曾参与白龙王举办的消灾祈福仪式,获得白龙王赠送2颗柚子、以口含香烟喷烟为他加持。之前他曾向白龙王祝寿祈福,被告知要认真做事,不要乱发脾气,结果他事业遍布中香港,家庭幸福。

张耀扬被白龙王用一把三尺长剑在头顶上挥来挥去,并被快速剪掉一小撮头发,不过张耀扬并不知情,因为仪式进行时他一直合上眼,而师傅对他讲健康快乐。

萧亚轩曾于2003年时向白龙王问个人运势,白龙王告诉她“只要孝顺,任何事都会顺利”,结果他照顾患癌的母亲,无微不至,腿伤后事业明显好转。

小猪罗志祥与于2007年的时候拜会白龙王,问唱片新合约,白龙王告诉他“选最多大牌艺人的那家”,并斩断情丝,专注事业,必然有斩获。结果小猪加盟EMI后专辑大卖、广告不断。不过,这些天周扬青和罗志祥的瓜,估计大家都吃饱了。

黎明曾与刘德华、梁朝伟一起拜见白龙王,当时被交代要小心女人,外界还猜测该女性就是舒淇。白龙王暗指黎明不听劝告,太过自我,所以星路不如刘德华和梁朝伟,印证他虽身处林建岳旗下,却一直不受宠的事实。

2008年 照片门后,女主角之一的钟欣桐(阿娇)事业跌落谷底,随后阿娇老板杨受成曾邀白龙王到香港,为英皇旗下一酒店看风水。当时阿娇求见白龙王指引问何时能复出,但当时白龙王以“未系时候”为由拒见她。约一个月后,阿娇再随杨受成到泰国见白龙王,而白龙王对阿娇事业难有起色。直至2009年初,白龙王终赞成阿娇复出。据传阿娇见白龙王时,白龙王剪掉她一撮5厘米的头发,装在透明小袋子里,然后对着袋子念念有词,为她驱走霉运;又赠11字真言:“复出不是不行,但要一个人。”如今阿娇多留在内地工作,发展顺利。

2005年,何润东曾获得白龙指点后事事顺利,包括专辑大卖,又拍了不少大型广告,更在张娜拉父亲的推荐下打入韩国市场,更成为首位台湾艺人进军日本拍NHK黄金文件电视剧。2007年,何润东再次拜会白龙王,白龙王叮嘱何润东要学习梁朝伟和舒淇等的做人态度,并指他34岁便可扬威亚洲,趁着大好良机,何润东亦斗胆地向白龙王问姻缘,谁知对方一口断定他姻缘未到,要他耐心等候。

2003年,张国荣在,自杀死前一个月,饱受抑郁情绪病困扰,一向不迷信的哥哥接受朋友建议去请教白龙王,林建岳也做中间人安排白龙王到香港,不过接见前1小时,白龙王说:“不必见了,我帮不了他。”

1十多年前,梁朝伟事业不太顺利,所拍的**叫好却不叫座,在曾志伟介绍下,梁朝伟带同刘嘉玲远赴泰国见白龙王,请他指点迷津,白龙王不见两人,即谓与伟仔有缘,与嘉玲无缘,不再接见她,所以后来只见梁朝伟单独见白龙王,未见刘嘉玲陪同。

作为持无神论观点的我,并不觉得这白龙王有多玄乎,就是让人专注做事,不发脾气,要笑对生活,别乱惹桃花,要谦虚。

你看看,要是能做到这些,谁的运气会差?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以下文章如果您喜欢,可以直接点击查看

郭德纲的北漂往事

小人物岳云鹏逆袭记

2020年真是魔幻,比如:负利率,负油价,负心汉……

周杰伦前女友的那些豪门往事

看完《大赢家》,聊聊大鹏董成鹏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习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用雄黄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百草”,亦药草之俗。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端午还有许多辟邪、灭疫活动,与上述的卫生习俗有密切的联系。如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另外又有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五色缕、朱索等。据说也是因屈原而起,可以驱除灾害。为什么五彩丝线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另外,可能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汉书·地理志》记越人“文身断发,以辟饺龙之害”。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虽系传说,却透出了一丝值得玩味的信息。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另外还有其他佩饰之物。比如,《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佚文:“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条达,即彩色织丝带,亦与五色丝相行。又有佩赡赊以辟兵之俗(此俗久已失传,仅《太平御览》中有记载)。这些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好玩的香囊等饰物。如《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开封过端午要购,“百索、艾(多年生草木板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篙或蕲艾)花、银样鼓儿花”。是佩戴饰物。《武林旧事》记南宋杭州时赐予后妃诸臣:“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诞佩带。”清《帝京岁时纪胜》:“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是在端午制小人形(由古代艾人发展而来)、粽子、蒜头、五毒、巷虎等形的小香囊佩戴。《清嘉录》中记有另一种健人:“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领下的带子)、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为之者,供妇人插鬃,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妇女也于髻上戴艾,插石榴花朵,既可驱邪,又兼装饰。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艾了。除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药、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梦粱录》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这是宋代之俗。《燕京岁时记》又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这是清代之俗。有的还在纸葫芦上垂丝穗、飘带等,更为好看,或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形状,挂贴于门,亦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你为“倒灾葫芦”。

至今民间仍有悬镜于门以避邪之俗。在唐代,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

端午节诗词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